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厥阴经病

猜你喜欢

  • 谷精珠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谷精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 五味所伤

    偏嗜五味对五体(皮、肉、筋、骨、脉)的伤害。《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胎(即皮厚而皱缩)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

  • 上林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 上痞

    证名。指上焦闭寒不通所致的痞证。《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桑白皮、槟榔、木通、大黄、黄芩

  • 脾疳

    五疳之一。又名肥疳、食疳、奶疳。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证候。由脾经蕴郁湿热所致。《古今医鉴》:“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消瘦。”有时吐泻,夹有蛔虫等。治以攻积

  • 青为风

    五色主病之一。青色属肝、属木,主惊风抽搐之证。《望诊遵经》:“目下色青者,肝风也;风门(目)色青者,风病变搐也;乍赤乍青者,瘈疭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痫也。”

  • 火牙痛

    病证名。牙痛之因于火者。火有虚实。因于实火者,多由阳明胃火上炎所致,牙痛得凉痛减,治宜泻火解毒,可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因于虚火者,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左归

  • 栗当

    出《食医心鉴》。即列当,详该条。

  • 著至教论篇

    《素问》篇名。吴崑注:“著,明也。圣人之教,谓之至教。”本篇论述学医的方法和道理,指出业医者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就说明了治病要顺应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重要性。文中着重举“三阳独至”的病

  • 杂痢

    病名。指痢疾排出物的颜色杂乱不定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杂痢谓痢色无定,或水谷,或脓血,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变杂无常,或杂色相兼而痢也。挟热则黄赤,热甚则变脓血也,冷则白,冷甚则青黑。皆由饮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