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跗阳

跗阳

经穴名。代号BL59。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阳之郄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3寸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腰腿痛,下肢痿痹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醋咽

    证名。又称吞酸、咽酸、噫醋。《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夫醋咽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能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咽而吞酸,致气息酸臭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醋咽证治》:“食后噫醋吞

  • 惊胎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惊胎者,见怀妊月将满,或将产,其胎神识已具,外有劳伤损动,而胎在内损动也。”

  • 五味异功散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三。即异功散第一方,见异功散条。

  • 斑疹

    证名。指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斑和疹两种证候。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点大成片,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的称为斑,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做疹。斑疹的形色,总以松浮,稀疏,红活为邪浅病轻;

  • 如眉老人

    【介绍】:见李冠仙条。

  • 内经辑要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本书选辑《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分为阴阳五行、摄生、脏象、经络、病能、诊法、论治、运气等八章,逐章予以语译、注释,并加按语,作为学习《黄帝内经》的参考之用。1959年

  • 乌麻花

    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即胡麻花,详该条。②出《千金方》。为麻花之别名,详该条。

  • 王协中

    【介绍】:清代医家。字敬义。上海市上海县人。精于温疫、伤寒等传染病,撰有《疫疠溯源》一书(1761年)。

  • 孙兆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尚药奉御孙用和,有二子,一为奇,一为兆,父子皆以医闻名。奇、兆皆登进士第。官至殿中丞。两人对《素问》等古典医籍更多所研究。兆有《伤寒方》、《

  • 脉诀刊误

    脉学著作。又名《脉诀刊误集解》。2卷。元·戴启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高阳生《脉诀》,内容虽较通俗,又是以韵语歌诀的形式编写,但其中不免语意不明,立义偏异,并存在不少错误。遂以《内经》、《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