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逆治

逆治

正治。详该条。

猜你喜欢

  • 龙葱

    见《温热经纬》卷四:“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龙葱,专主乎听。”指听功能。

  • 漏下黑候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黑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 中医内科简编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编。本书是1961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中级讲义》的修改本,重点介绍37种常见内科疾病的证治,论述简要,选方实用,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医务人员和赤脚医生的学习参考。1972年由人

  • 子脏

    即子宫。《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详女子胞条。

  • 陈康斋

    【介绍】:见陈其晋条。

  • 清火消丹汤

    《外科真诠》方。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牛膝、赤芍药、天花粉、甘草。水煎服。治丹毒热在胆经,色赤,陷于皮肤之内,灯下视之如纱裹朱砂。

  • 牛舌黄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 胁下满

    证名。指胁下胀满。多由气血不利,或为邪袭而致。《灵枢·胀论》:“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参见胁满

  • 大弱风

    八风之一。指从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

  • 脾虚寒

    证候名。脾虚兼寒,运化功能低下。症见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泛清涎,大便溏泄,或浮肿,或妇女崩漏,白带清稀。《景岳全书·传忠录》:“腹满时减者,以腹中本无实邪,所以有时或减,既减而腹满如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