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望诊内容之一。形指形体,包括肌肉、骨骼、皮肤等;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从望形态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并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
【介绍】:西汉时医家。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小儿指诊法。小儿指纹的十三种形状。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虎口纹十三形。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二,环珠形,其点差大,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第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药物学著作。8卷。明·王纶撰。约刊于1500年。本书将古本草加以集要整理,共分三部。第一部(卷1)总论药性,多引用《神农本草经》、《内经》之说;第二部(卷2~6)将药物分为草、木、菜、果、谷、石、兽、
眼科病证。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赤丝虬脉、白睛乱脉。多因受邪日久,白睛血络瘀滞所致。常见气轮丝脉赤乱,纵横分布,粗细疏密不等,自觉眼涩不爽,或微泪羞明。类今之慢性结膜炎。多见于椒疮、栗疮等,或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