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

简称《金匮要略》。3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3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略去伤寒部分,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包括内科杂病方面有:痉湿暍、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利淋、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下利、趺厥等40多种病证;外科方面有痈肿肠痈刀斧伤浸淫疮等病证;女科方面有经、带、杂病、妊娠及产后等病证。此外还记述了急救卒死、脏腑经络病脉及饮食禁忌等。书中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丰富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本书介绍很多实用有效的方剂,直到现在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书中也有个别封建迷信或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自北宋刊行本书以后,历代注释及研究《金匮要略》的著作颇多,故有多种刊本和注本。

猜你喜欢

  • 苦木通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 徐迪

    【介绍】:参见徐述条。

  • 唇缩

    证名。指口唇内缩。多由脾经寒盛所致。《证治汇补·口唇章》:“唇属于脾,经合于胃,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风胜则动,寒胜则缩。”治宜理中汤等方。参见唇萎条。

  • 素问灵枢合注

    书名。20卷。包括《素问》10卷,《灵枢》10卷。本书是1910年上海广益书局将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与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合编而成

  • 柱骨

    人体骨骼名。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或指颈椎。《释骨》:“骨三节,植颈项者,通曰柱骨。”

  • 灰底黑纹舌

    又称黑苔灰纹舌,中心黑苔,舌边起灰纹重晕。为里实热证。若大便闭结、脉实者,可通里攻下,若里未结实,热邪炽盛,可清热解毒(见《伤寒舌鉴》)。

  • 救军粮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 坤元是保

    妇科著作。2卷,续集1卷。宋·薛轩约撰于1265年。此书仅见近代传抄本。上卷简论诊脉法、病因及月经胎产诸病;下卷载女科方100首。方剂名均按“降都春”(词曲牌名)一阕中的韵文依次编目,可供临床参考。

  • 怒喘

    病名。见《类证治裁·喘症论治》。指因郁怒伤肝所致的气喘。宜用四七汤等方理气降逆。参气喘条②。

  • 大通草

    见《四川中药志》。即通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