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沈之问条。
①《症因脉治》卷二方。黄芩、栀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水煎服。治肝经咳嗽,脉左关弦数,木火刑金者。②《症因脉治》卷三方。龙胆草、黄芩、青黛、甘草、桑白皮、地骨皮。水煎服。治肺热腹胀,肝火刑金者。③《
病证名。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多由津液受伤,肺肾阴虚所致。治法详久喑。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介绍】:见傅山条。
详肺肾相生条。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
证候名。即脾虚寒。《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瘅心烦,不得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参见脾虚寒条。
病证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手足麻木,此属血少,宜养血安胎,以八珍汤为主。”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针入皮下以后,进针时宜慢,出针时宜快,能使正气深入,为补。参见疾而徐则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