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病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甚至溃烂疼痛,白带量多呈凝乳样,阴道壁有白色伪膜覆盖,擦掉后可见粘膜发红等症。治疗以阴道局部冲洗上药为主,如用细叶香薷蒸馏液,或一枝黄花(《中草药通讯》1957年6期)治疗。参见带下阴痒各条。

猜你喜欢

  • 痰实壅闷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指小儿痰实停于胸膈,胸闷气逆,时复呕吐,不欲饮食。治疗参小儿痰实条。

  • 赵燏黄

    【生卒】:1883~1960【介绍】:生药学家。又名一黄,字午乔,号药农、去非、老迟、高翁。江苏武进人。1905年留学日本,于上野东京药学专门学校学习。1908年在东京参与创建中华药学会,次年入东京帝

  • 骨痛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人身之痛,或由风淫湿滞,或由血刺痰攻,浅不过肌肉皮毛,深亦止经络脏腑,若入里彻骨,作痠作疼,虽因寒因热有不同,要其损伤劳极,为至甚

  • 蓝花柴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 毛姑

    见《本草从新》。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 十二禁

    针刺前后的禁忌。《灵枢·终始》:“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

  • 枝核

    见《四川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 黄耳类伤寒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

  • 李时育

    【介绍】:见李熙和条。

  • 疰痖

    出《治疹全书》。即疹后失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