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病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散翳内障。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苍术之别名,详该条。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证。通泄的病证,一般应采用固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证,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反而要通利,故称。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水运太过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水曰流衍。”又“流衍之纪,是谓封藏。”水盛则阴气大行,天地闭而万物藏,故名。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①见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苦参实之别名。②见《饮膳正要》。为胡芦巴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廊菌之别名,详该条。
指脾气失却正常的运化功能。《千金要方》:“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