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池

风池

经穴名,代号GB20.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平高(《针灸甲乙经》)。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以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向鼻尖方向直刺0.5~1寸(图39)。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眼平视,瞳孔直上,当眉毛上缘处,即鱼腰穴的稍上方。风池色红,主上中焦风热抽搐痰涎

图39

猜你喜欢

  • 分湿消毒丹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铅丹二两,炒铅粉、白蜡各一两,乳香、没药、儿茶、樟脑、松香各三钱,轻粉一钱,血竭五钱,冰片、麝香各五分,铜绿三分,炒地龙粪一两五钱。为细末,先用葱汤洗湿疮口,后掺此药于患处。治

  • 恶(wù 误)寒

    证名。即怕冷。诸邪郁遏表阳,或阳虚卫弱所致。《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丹溪心法·恶寒》:“阳虚则恶寒。”《张氏医通·寒热门》:“有卫气虚衰,不能实表分肉而恶寒者;

  • 王汉东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生平欠详。著有《小儿形证方》2卷。

  • 痧痨

    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为麻疹后久咳不止,肌肉削瘦的病证。多由病儿胎禀不足,麻毒深重,热久伤津所致。多见于麻疹之后,热留不退,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如病情迁延不愈,则见睡时露睛,口鼻

  • 黄苔

    主里热证。黄色越深,表示邪热越重。微黄薄苔,为外感风热。黄厚干燥,为胃热伤津,若老黄而燥裂,则属热极。黄而厚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舌质淡、苔微黄而润,则属脾虚有湿。色黄而淡润的厚苔是浊苔,多属湿滞

  • 血膈

    ①膈证之一。指膈证因瘀血阻滞所致者。《慎斋遗书》卷八:“血膈,时吐时止,胸前作痛,且连背心,血积胸中。气行则血行,宜用气药,枳壳、沉香、芎、归行气导血。”又名血噎膈。参见膈、噎膈、血噎膈条。②即妇人血

  • 阳泽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曲池,见该条。

  • 伤寒论辨证广注

    书名。14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选列自

  • 饮膳正要

    书名。3卷。元·忽思慧撰。刊于1330年。本书记述元代皇室贵族的饮食谱,但其卷3的部分也收载了食物本草的内容,分为米谷、兽、禽、鱼、果、菜和料物七类,约200种,分别介绍其性味和主治,并附绘图。此书较

  • 吕孟盛

    【介绍】:见吕应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