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马牙

马牙

病证名。出《万病回春·初生》。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发出胎即打喷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或吞而不吐……大约百日外不患此病。”可以针刺出血,并吹清凉解毒之清咽利喉散或冰硼散

猜你喜欢

  • 政和本草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带下赤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赤带。详该条。

  • 前阴

    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 饶东溪

    【介绍】:见饶鹏条。

  • 白灯笼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 打窝风

    病名。即疠风中的亸曳风,详该条。

  • 火热喘急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三。又名火喘。指火热之邪,郁于肺胃,使肺气郁滞不宣,痰浊挟热,阻塞气道所致的喘息。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

  • 针灸甲乙经

    针灸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

  • 烂弦风

    病名。《银海精微》:“烂弦风之症,因脾胃壅热,久受风湿,更加吃诸毒物,日积月累,致成风烂。胞睑之内变成风痘,动则发痒,不时因手拂拭,甚则连眼眶皆烂,无分春夏秋冬皆如是。”属眼弦赤烂,详该条。

  • 心动悸

    证名。指患者不仅自觉心悸,或可察见心前搏动,“其动应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卷二:“因气血虚衰,心神摇动,气馁而惕惕然悸动也。此为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