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俅

黄俅

【介绍】:

①元明时医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精通医术,著有《黄俅医案》。②明代医学家,字谷如,新都(今四川境)人,1619年撰有《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10卷。

猜你喜欢

  • 分诞

    出《王叔和脉诀》。即分娩,详该条。

  • 是期的异体字。《说文·月部·期》段注:“朞借为期年、期月字。”详“期日”条。

  • 五味之一。甘为土味,入通于脾,为脾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甘入脾。”甘味药多入脾经,有补脾益气作用,如人参、黄芪等,同时,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等,故《内经》有“脾欲

  • 细叶飞扬草

    见《广东中草药》。即小飞扬草,详该条。

  • 婆婆丁

    见《滇南本草》。为蒲公英之别名,详该条。

  • 芦通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 铍刀

    出《华佗别传》。即铍针。见该条。

  • 汪公望

    【介绍】:参见汪机条。

  • 太医院

    古代医疗机构名。系专门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保健组织。始设于金代,元、明、清各代均设太医院。其管理官员和医师等的职称常有变动,名目不一。如金设太医院提点、使、副使、判官等官职,总管全院的各类事务,并

  • 鸡肠子草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