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路
【介绍】:
见黄元御条。
【介绍】:
见黄元御条。
病证名。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又名胎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①针刺手法名。《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指进针后,徐缓入针,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②即行气法,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丁香蓼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病证名。阴茎包皮感染湿热毒邪,以致局部焮赤肿痛成疮。《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肿,下焦热,热气冲阴,阴头忽肿合,不得小便,乃至生疮。”此症暑天较多,婴幼儿包皮内积垢未除者,每易致之。治宜清热利尿,用导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其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温毒发斑,以其面目青、身痛,故称“阴毒。”
气功学著作。明朱载玮编。9卷。是内丹派南宗的丹经汇编。载有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石泰的《还源篇》、薛道光的《还丹复命篇》、陈楠的《翠虚篇》、龙眉子的《金液还丹印证图》、白玉蟾的《指玄篇》、萧廷芝的《
儿科著作。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10卷。清·余含棻撰于1834年。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惊风
【介绍】:见龙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