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大补汤
即大补黄芪汤,见该条。
即大补黄芪汤,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五。即小儿龟头赤肿而痛。多由风热湿毒郁结所致。治宜内服通心饮(木通、连翘、瞿麦、栀子仁、黄芩、甘草),外用土牛膝、泽兰煎水洗。
解剖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黑睛。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铁仔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官吏兼医。淄川(今山东淄博)人。1559年进士。得《医便》,于巡按陕西时辑刻(1569),补入见闻治愈,厘为两卷,翻刻者众多。后经刘藩伯补订,再刻于湖南,书名《增刻医便》。万历间又经王三才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天河条。
病名。指产后目眩红烂。宜用复盆子叶嫩汁渍眼,外以纱布蒙之。
病证名。小儿感受风邪,四肢缓纵,不能随意运动。《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客于筋脉。若风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挟于热者,则缓纵不随。”宜分辨寒热,以疏风通络为治。
小儿推拿方法。《小儿推拿广意》:“脐上,运之治肚胀气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