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鼓胀

鼓胀

病证名。①腹皮绷急如鼓,中满膨胀疾患的统称。《灵枢·水胀》: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后世文献,鼓、臌相通,鼓胀亦作臌胀。《医林绳墨》卷五:“臌胀者,如鼓之形,外坚中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皮肉之急胀,脾肺之大病也。”鼓胀亦泛称蠱胀。《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水肿臌胀》:“许学士云,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为蠱,……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是矣。俗知谓之蠱胀。”病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亦有由癥瘕积块发展而成。因病因及证候不同,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食鼓等区分。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详各条。②指气胀。《医碥》卷三:“气胀又名鼓胀,此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鼓也。”详气胀条。③指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单腹胀者,名为鼓胀。”详单腹胀条。

猜你喜欢

  • 石人

    郑栎庵《女科万全方传灯》:“室女从不通经者,石人也。”参见石女条。

  • 土石

    出《名医别录》。为长石之别名,详该条。

  • 足阳明标本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下,上挟颃颡也。”颃颡,指喉头及咽峡部。

  • 刺榆子

    出后蜀《重广英公本草》。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热灼肾阴

    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多发生在温病后期。症见低热、手足心灼热、口齿干燥、耳聋,舌光绛干瘦,脉细数或虚数等。

  • 阴户肿痛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多因郁怒伤肝,肝气犯脾,湿热下注所致。症见阴户肿胀作痛,或小便涩滞,下腹部不舒,甚则伴有寒热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防风、苦参煎汤熏洗。

  • ①读(nèi)。里面。与外相对。《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②音那(nà)。古同纳。①受纳、纳入。《灵枢·营气》:“营气之道,内谷为宝。”②进针、下针。《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

  • 曲鳅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中。即委中毒,见该条。

  • 乳汁不通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 烧灼灸

    与温和灸相对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烧灼感觉的灸法,称之为烧灼灸,如化脓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