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类著作。1卷。清·顾仪卿撰于1863年。此书为作者诊疗瘅疟、产后房劳与蓐劳之心得记录,附载与友人商榷瘅疟症之证治。谓瘅疟乃因暑热侵犯肺、胃、脾所致,临床上每见暑热夹湿之症,缠绵难愈。此书收入《三三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证见发热詀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承浆,见该条。
证名。出《麻疹活人全书》。系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好发于婴幼时期。临床以热、咳嗽、呼吸急促为特点。在麻疹、感冒或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先后天不足,如佝偻病,营养不良,亦易
《疡科选粹》卷四方。连翘三两,漏芦、胡桃仁、夏枯草、土瓜根、射干、泽兰、沙参、白芨各五钱。为细末,酒糊为丸,空腹盐汤送下。治瘰疬。
【介绍】:见喻化鹏条。
见《产宝》。即月经,详该条。
见五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