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医方药学

中医方药学

书名。广东中医学院编。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中药配伍、方剂组成等;下编分解表法清热法等共19法。每法先介绍常用中草药,次载常用方剂,共收载中药400余种,草药200余种,方剂300余首。方、药结合,并分别择要介绍现代中西医研究的一些成果,可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 粘汗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即油汗。详绝汗条。

  • 十二经别

    出《灵枢·经别》。指从十二经脉分出,走向体腔、头面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离、合、出、入四字概括,即从四肢部的本经别离(离),进入体腔(入),浅出体表(出)而上头项,然后阴经的经别归向与相

  • 芦蓬茸

    出《小品方》。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 毛爪参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白云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内毒

    指内发的热毒。表现为痈疮、发斑或吐血、衄血,神志不清,舌绛,苔焦甚或起芒刺,脉浮大而数或六脉沉细而数等。

  • 乳汁不通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 肺郁

    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治宜桔梗、麻黄、豆豉。”参见五脏郁证条。

  • 出髎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 女科全集

    见女科、产后编条。

  • 药煮吸筒拔法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