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①黄丹四两,诃子(去核)八个,乌贼骨三钱,青盐一两,白蜜一斤。前四味分别为末,将蜜熬数沸去蜡面,下黄丹搅匀,再下余药至紫色取出。次用黄连十两,龙胆草二两,木贼一两,杏仁七十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人体部位名。即现代解剖学上所称的肱部。在肩下肘上部。见《灵枢·经脉》。或专指肱二头肌部。《类经图翼》:“肩髃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病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暴虚,虚阳上冒清窍,或恶露不下,内有停瘀,上攻心胸所致。若属虚证,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昏厥,不知人事,治宜温养气血,活血祛瘀,方用清魂散或黑神散;若兼见肢冷,自汗,恶
病名。多由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炎,或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症见帝中肿胀、疼痛,饮食吞咽不利,甚则肿塞咽喉。若因感受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如属肾阴虚亏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
病名。指痨瘵一类疾患。又称肺虫病。《血证论》卷五:“面色乍赤乍白,乍青乍黄,唇口生疮,声嗄咽痒,烦梦不宁,遗精白浊,发焦舌燥,寒热盗汗,口出秽气,不知香味,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梦见亡先,惊悸咳逆,或腹
危重证候之一。《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肠绝,六日死……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产于朝鲜者,详人参条。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病名。指饱食后发咳嗽。多因脾胃虚弱所致。《不居集》卷十五:“食饱咳,每一食饱则发咳嗽,此脾胃虚寒也。宜用《千金》温脾汤。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参见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