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咳

久咳

指经久不愈的咳嗽。出《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久咳嗽者,由肺虚极故也。肺气既虚,为风寒所搏,连滞岁月而嗽也。此皆阴阳不调,气血虚弱,风冷之气搏于经络,留积于内,邪正相并,气道壅涩,则咳嗽而经久不差也。”《万病回春》卷四:“大抵久嗽者,多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医方集解》:“久嗽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要开郁润燥,其七情气逆者,顺气为先,停水宿食者,分导为要,气血虚者,补之敛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久咳者,属虚属郁。有由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有由血虚者,宜阿胶四物汤;有由血虚火盛,喘咳声嘶者,宜芩连四物汤;有气血两虚者,宜宁肺汤;有虚劳嗽,痰热渴汗者,宜滋阴清化丸;有虚劳咳血痰喘者,宜五汁膏;有虚劳嗽一二声,无痰,夜则发热,过则冷,睡多梦者,宜劫劳散;有火郁于肺,咳则有声无痰者,宜桔梗汤;有湿痰内郁,痰出则咳少止,少顷又咳者,宜加味二陈汤;而又有咳久伤脾,满面生疮者,宜人参蛤蚧散;有久咳失音者,宜杏仁膏清肺汤;有久咳失气者,宜劫嗽丸;有久咳面目浮肿者,宜葶苈散;有久咳不止,诸药不效者,宜噙化丸、立效方;有久咳成痨者,宜保和汤;有久咳经年,百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宜百部膏乌梅膏;有痰郁火邪在中,成干咳嗽者,此症极难治,先用开剂,宜逍遥散,重加桔梗,后用补阴之品,宜本事鳖甲丸熟地当归白芍、麦冬、阿胶茯苓之属。”

猜你喜欢

  • 轻雷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引岐天师方。轻粉、茯苓各一钱,雷丸三钱。为末,敷患处。治人面疮,生于膝肘,疮形似人面。

  • 顶心

    头顶部的中央部位。

  • 热疳

    病证名。出《颅囟经》。又名肥热疳。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证治准绳·幼科》:“热疳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痒,五心烦热,掀衣气粗,渴饮冷水,烦躁卧地,肚热脚冷,潮热往来,皆热疳也。”先用胡黄连

  • 却谷食气篇

    养生书。西汉帛书。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无书名,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定名。原文残缺较多,内容主要是关于不食谷物利用食气养生的一些记述。

  •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外科学教研组等编。本书主要据实际临床体验编成。总论部分介绍病历的编写、诊断、治法及诊疗技术操作等。各论部分包括一般外科病、肛门病、皮肤病、眼耳鼻喉口腔病、常见外科急症等五章。结合现代

  • 宋彦举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 血崩腹痛

    病证名。指因患血崩而兼腹痛。血瘀者,腹痛拒按,血块下后则痛减,治宜行瘀止痛,方用四乌汤加莪术,或用失笑散;血虚者,腹痛喜热喜按,治宜养血止血,方用胶艾四物汤。

  • 霍乱

    病名。出《灵枢·五乱》。俗称触恶。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患。《诸病源候论·霍乱病诸候》:“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杂病源流犀烛·

  • 大叶万年青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粤万年青之别名,详该条。

  • 湿毒带下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胞脉正虚,湿毒秽浊之邪,乘虚内侵直伤胞脉,损伤冲任之气血,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症见带下量多,色如米泔或黄绿如脓,五色杂下,气味臭秽,阴部痒痛,或有发热,腹痛,小便短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