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治法先用黑豆、生甘草节等分,煎浓汤,先薰后洗。再用鹅黄散(轻粉、熟石膏、川柏等分,研末,加入冰片研匀),湿则掺,干则用胆汁或麻油调搽。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外因感冒风邪发热,以致浸浸汗出的证候。临床可伴有间常昏睡的症状。当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或间投五苓散。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星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面部肌肉消瘦如脱。多由正气大虚,气血耗竭所致。《素问·玉版论要篇》:“色夭面脱,不治。”
《素问》篇名。主要论述三阴三阳经有余和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病变。指出经气在四时中所主的部位,如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并说明其原因,提出四时针刺的部位,以及因逆四时经
病名。见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由钩虫蚴侵入肌肤所致。本病以足踝、趾间、脚底多见,初起脚部有瘙痒感,继之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及风团,有时可见水泡及脓疱,踝部常有水肿,搔破后可伴发臁疮。治疗外用三黄洗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体端直,两手置于腰际,开拳并指微屈,掌心朝上,单臂前伸,随即翻掌收回,两臂交替。
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饮证的总称。详各该条。
【介绍】:见陈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