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龙眼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三:“热毒风之状,头面肿热,心神烦躁,眼目昏暗,时复语涩,痰粘口干,皮肤壮热,肢节疼痛是也。皆由脏腑虚弱,风邪因入,客于心胸,或服热药与饮酒过度,心肺壅滞,热积不散,故其证如此。
胸骨下端剑突周围部位。古称剑突为心坎骨(见《伤科补要》卷一)。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见《辨证录消渴门》。因胃火炽盛,津液干涸所致。主要症候为嘈杂易饥,大渴恣饮,饮一溲二。治宜滋阴泻火。用闭关止渴汤、止消汤等方。参见消渴、中消等条。
【介绍】:见吕留良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肉桂,详该条。
子午流注用语。指阳经开输穴的同时,必须同开原穴。“本”,指本日的值日经;“原”,指值日经的原穴。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值日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开胆经的原穴丘
病证名。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产后恶血入腹,以致面色黑暗,发现面部突然变黑,呼吸急促欲死,治宜散瘀补气。苏木一两,水三盅,煎至一盅,调人参细末五钱服。”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感受寒邪所致的泄泻。如寒邪直中三阴经者,症见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下水谷,脉多沉迟,宜用理中汤、真武汤等方。若肠胃有热而寒邪外束,则泻而恶寒、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