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方集解》。人参芦,为末,水调下一、二钱,或加竹沥和服。功能吐虚痰。治虚弱人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温温欲吐。本方早见于《丹溪心法》,但无方名。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证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片。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如寸部虽见沉涩而短的阴脉,但有时夹有浮滑而长的阳脉,故称。《难经·二十难》:“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
治法。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疲劳过度而见头晕、四肢倦怠,或虚劳属气虚的,用甘温的药物调养。例如中气不足而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须用甘温除热法。
见订正伤寒论注条。
【介绍】:见许梦熊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又称稳婆。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①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②疮疡辨脓扪诊方法之一。即引手。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