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纂要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病证名。出《周礼》。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夏天无之别名,详该条。
即七宝美髯丹,见该条。
书名。10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卷1医论及图说。医论共14篇,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2为新著四言脉决、脉法心参及色诊三篇,提纲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即鹳口疽。见该条。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指上眼睑。见目弦条。
天井、肩井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配穴法之一。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