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家。字震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思恭、父从豫皆攻医学,他自幼习科举业,宋亡后弃儒以家藏方书研习医学,处方制剂别具一格。当时中州(今河南)名医浙江提刑李判官,自诊父疾,复请应雷诊视,
书名。余岩编。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疾病史料的参考书。书中将我国古代五种较早的词书和字书(包括《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及《广雅》)中的病名加以考证和解释,并与现代医学的病名作了一些对照。作者
经穴名。代号LR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2寸,长收肌外缘处。布有生殖股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支;并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
【介绍】:元代医生。湖北黄岗人。精通医术,著有《伤寒大易览》一书,为当时医家所推崇。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介绍】:见陈其晋条。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孕妇尿出。因孕后血虚,脬中有热;或脾肺气虚,下逼于脬;及肝肾阴虚,热扰膀胱所致。血虚脬中有热者,兼见心烦尿赤,宜养血清热,用丹栀逍遥散,或白薇散(白薇、白芍);若
病证名。又名经来绿色。《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全无红色,乃大虚大冷也。忌用凉药,宜用乌鸡丸。”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大枣二斤,金银花、当归身各一两,甘草三钱,僵蚕、白芷、乳香、五倍子、黄芪各五钱。水煎,分四至五次服,吃枣。治疮毒日久,疮重体虚者。
病证名。指湿热所致的腹泻。由湿热内侵,蕴结肠胃所致。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如泄泻黄稠,腹痛作热,面红口渴,此热湿也,其症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如兼腹痛舌苔黄厚者,用香连导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