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散

医学心悟》卷二: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紫苏叶4.5克陈皮香附各3.6克甘草2.1克(炙)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2片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前证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4克、葱白2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4.5克;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4.5克。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4.5克;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4.5克;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便秘,加萝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时行疫疠,加苍术1.2克;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2.4克;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备注方中苏叶、荆芥辛温芳香,发汗解表为君;防风秦艽蔓荆子祛风湿,除身痛、头痛为臣;香附陈皮川芎理气和血为佐;甘草和中,生姜辛散为使。配合成方,可使外感风寒得散,气血自和,其病自愈。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香附45克 苏叶45克藿香90克陈皮45克甘草18克砂仁30克(炒)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孕妇伤暑感冒,吐泻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次用9克,水煎,去滓温服。

转筋,加木瓜,胎动,加白术;挟热,加黄连白术;挟寒,加白术炮姜

备注妊娠先伤于暑,复感于风,风暑合邪,肝胃受病,故吐泻不已,胎动不安。香附调气解郁,苏叶理血疏风,藿香快胃祛暑,陈皮利气和中,砂仁醒脾安胎气,甘草缓中和胃气。为散水煎,使风暑并解,则肝胃调和,吐泻自止,胎孕自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香附3两,紫苏梗2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解表。主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1盏,加生姜3片,连根葱白2茎,同煎热服。

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加石膏、连须葱头;偏正头风;加细辛石膏薄荷;太阳穴痛,加荆芥穗、石膏;伤风自汗,加桂枝;伤寒无汗,加麻黄(去节)、干姜;伤风恶寒,加苍术;伤风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去皮尖);伤风胸膈痞塞,加制枳壳;伤风发热不退,加柴胡黄芩;伤风鼻塞声重,咽膈不和,加苦梗、旋覆花;伤风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伤风鼻内出血,加茅花;伤风气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伤风鼻塞不通、头昏,加羌活荆芥;伤风不散,吐血不时,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风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风头晕眼花颠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伤风时作寒栗,加桂枝;伤风痰壅,呕恶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伤风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1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参、庵(艹闾);初感风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疼,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金皮;感风颈项强急,不能转头,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茱萸7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妇人忽然大便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妇人被气所苦,胸膈痞疼,胁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壳;妇女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1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耆,产后腰疼不已,加当归、官桂;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脚气,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疼,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萝卜子;感寒头痛,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散加生地黄川芎

摘录《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

《保命歌括》卷十六: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苍术2钱,香附2钱,陈皮2钱,川楝肉2钱,甘草5分,苏叶1钱半。

功能主治小肠气,肾核胀痛。

用法用量上作1服。酒、水各1盏,加连须葱白5根,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六

《玉案》卷六: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川芎3钱,紫苏3钱,防风3钱,荆芥3钱,香附3钱,甘草3钱,羌活3钱,白芷3钱,葛根1钱,前胡1钱,苍术8分,天麻8分,黄芩8分。

功能主治伤风,头疼身热,鼻塞气粗,喷嚏呵欠,呻吟不绝,见风便怕,洒淅微寒。

用法用量加葱头10个,生姜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摘录《玉案》卷六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香苏散加鹭鸶藤、木香、芍药。

功能主治腿脚疼,足面赤肿,步履艰辛。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加味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

处方紫苏2两,香附子2两,陈皮2两,甘草2两,桑白皮2两,生地黄2两,苏木2两,蝉蜕2两,黄芩2两。

功能主治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灯草20茎,同煎8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猜你喜欢

  • 鹅掌风药水

    药方名称鹅掌风药水处方土荆皮250g,蛇床子125g,大风子仁125g,百部125g,防风50g,当归100g,凤仙透骨草125g,侧柏叶100g,吴茱萸50g,花椒125g,蝉蜕75g,斑蝥3g。制

  • 桂苓甘露汤

    药方名称桂苓甘露汤处方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茵陈、黄芩、枳壳、甘草、肉桂、茯苓、枇杷叶。功能主治湿温。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九

  • 解急饮

    药方名称解急饮处方野菊花(捣汁)1盏。功能主治一切疔疮。用法用量滚酒送下,1日连进3服。摘录《玉案》卷六

  • 赤脚道人龙骨丸

    药方名称赤脚道人龙骨丸处方龙骨、牡蛎各半两。制法上为末。入鲫鱼腹内,湿纸裹,入火内炮熟,取出去纸,将药同鱼肉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白浊。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鲫鱼不掏大小,只着尽上件

  • 甘露圆

    药方名称甘露圆处方铅白霜、龙脑,各三分;牙硝(枯过)三两,甘草(炙)一两,寒水石(粉)三十二两。炮制上为细末,用糯米糊圆,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壅痰热。心膈烦躁,夜卧不安,谵语狂妄,目赤鼻衄

  • 冬瓜汤

    《寿世新编》:冬瓜汤药方名称冬瓜汤处方冬瓜(去皮)。功能主治霍乱大渴用法用量水煮清汤,候凉任意饮之各家论述冬瓜甘淡微凉,极清暑湿,无论病前病后,用以代饮,妙不可言,即温热病用之亦良。摘录《寿世新编》《

  • 保元寒降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药方名称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

  • 一服散

    药方名称一服散处方阿胶2片生姜10片 大乌梅2个甘草3克紫苏10叶杏仁7个(去皮、尖)大半夏3个(泡)***3个(炙)功能主治治暴嗽。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临卧时去渣服。摘录《朱

  • 清宁膏

    药方名称清宁膏处方天冬240克麦冬杏仁半夏(制)贝母各120克桔梗甘草诃子北沙参各120克 桑皮牛蒡子各60克功能主治治肺受火刑,咳嗽,声音嘶哑。用法用量水熬二次,去滓,再熬至250毫升,入葛粉120

  • 苏子粥

    药方名称苏子粥处方苏子10克 南粳米50~100克 红糖适量制法将苏子捣成泥,与南粳米、红糖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粥稠即成。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养胃润肠。适用于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