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前胡、茯苓、龙胆草、细辛、芒硝各三两,杏仁四两,玄参、大青叶各二两,苦竹叶(切)一升。为粗末,水煎,分三次,食后服。治脾热舌本强直,或体重不能行。②《外科全生集》卷四方。黄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太医局考试医生的制度之一。用以考查其对人体解剖、脏腑之源等理论的掌握情况。即今之解剖、生理学考试。
简称谷气,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土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曰贲豚。”《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痛,饥则见,饱则减,少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指胎儿娩出。顾允若《妇科辑要》:“胞水已破,儿即堕地,谓之铺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