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变豆菜

变豆菜

药材名称变豆菜

拼音Biàn Dòu Cài

别名山芹菜、山芹、五指疳、鸭脚板、蓝布正

出处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叶似地牡丹极大,又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叶颇小,上开白花,其叶味甘……"据其所述形态,即指现伞形科植物变豆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变豆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chinensis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无毛。根茎粗短,有许多细长支根,茎直立,有纵沟纹,下部不分枝,上部几次叉状分枝。基生叶叶柄长10-30cm,基部有透明的膜质鞘;叶片近圆形至圆心形,常3全裂,少至5裂,中裂片楔状倒卵形,长3-10cm,宽4-13cm,两侧裂片各有1深裂,很少不裂,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锐重锯齿;茎生叶逐渐变小,通常3裂,裂片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锐重锯齿。伞形花序二至三回叉式分枝;总苞片叶状,3裂或近羽状分裂;伞辐2-3;小总苞片8-10,卵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6-10;萼齿窄线形,顶端渐尖;花瓣倒卵形,白色或绿白色,花柱与萼齿近等长。双悬果球状圆卵形,长4-5mm,宽3-4mm,皮刺直立,顶端钧状,基部膨大;果实的横剖面近圆形,胚乳腹面略凹陷,油管5,合生面通常2,大而显着。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300m的阴湿山坡路旁、杂木林下、竹园边、溪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

性味味辛;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咽痛;咳嗽;月经过多;尿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叶小羽藓

    药材名称细叶小羽藓拼音Xì Yè Xiǎo Yǔ Xiǎn别名尖叶小羽藓、青苔、树毛衣、绿青苔来源药材基源:为羽藓科植物细叶小羽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plocladium microph

  • 麻黄

    《中国药典》:麻黄药材名称麻黄拼音Má Huánɡ英文名HERBA EPHEDRAE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

  • 莴苣

    《中药大辞典》:莴苣药材名称莴苣拼音Wō Jù别名莴苣菜(《肘后方》),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目》),蕂菜(《河北药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

  • 麻布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布七药材名称麻布七拼音Má Bù Qī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 水豆瓣

    药材名称水豆瓣拼音Shuǐ Dòu Bàn别名水苋菜、水泉、水指甲、水马桑、肉矮陀陀、红格草、田马齿苋、水红莲草、引水草、水底金、水猪母乳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圆叶节节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红五加

    药材名称红五加拼音Hónɡ Wǔ Jiā别名五爪龙、大血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木质藤本,有卷须。叶互生,具长柄;叶常为指状或叉指状,有小叶5~7枚

  • 香樟根

    《中药大辞典》:香樟根药材名称香樟根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樟科

  • 多刺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刺绿绒蒿药材名称多刺绿绒蒿拼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

  • 阳雀花根

    《中药大辞典》:阳雀花根药材名称阳雀花根拼音Yánɡ Què Huā Gēn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根。8~10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