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囟陷

囟陷

病证名。指囟门下陷的证候。小儿在六个月内,前囟门微陷,不作病理状态。如在慢惊、久泻之后,囟门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的,则为囟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脏腑气血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也。”或因胎禀不足,或因泻痢,或小便频数,加之病久伤阴,或过服寒凉损伤脾胃之阳,故令囟门下陷,并见面色萎黄,神疲气短,食少便溏,四肢不温,脉沉缓无力,指纹淡滞等。如枕部同时下陷的,尤为严重。治宜培元补肾,用固真汤(《医宗金鉴》:人参白术肉桂茯苓山药黄耆甘草附子、姜、枣);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

猜你喜欢

  • 广西药用动物

    方药书。林吕何著。载动物药570多种,方剂1090多首。处方主要选自古医书、古本草书、民间单验方。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夹钟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 沈彤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贯云,号果堂。吴江县(今属江苏)人。精研医学,尤长于骨科学,撰有《释骨》一书(有乾隆间刻本),主要参考《内经》所述人身诸骨,参考其他书藉,引证《说文》等书,考证

  • 闷气生

    出王伯龙《养儿宝》。又名闷肠生、梦生、闷脐生、生后不啼。包括寤生、草迷。指婴儿生下闷绝不啼,相当于新生儿窒息。

  • 足少阴之筋

    足少阴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

  • 十二正经

    即十二经脉。详该条。

  • 肺络损伤

    指因久咳或剧咳损伤肺络,引起的咳血、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患。治宜清金降火或清络保阴。

  • 月水不断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漏,详该条。

  • 尽剂

    尽,完全或完整;剂,剂量。指服药达到完全的剂量。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桂枝汤的剂量,用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 穿鱼柳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