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金钱草

大金钱草

药材名称大金钱草

拼音Dà Jīn Qián Cǎo

别名神仙对坐草(《百草镜》),地娱蚣(王安卿《采药志》),蜈蚣草(《纲目拾遗》),过路黄(《植物名实图考》),铜钱草(《草木便方》),野花生(《植物名汇》),仙人对坐草(《岭南采药录》),四川大金钱草、小茄(《中药通报》6(1):26,1959),对座草(《江苏植药志》),一串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临时救(《浙江民间草药》),黄疸草(《本草推陈》),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重庆草药》),大连钱草(《中国药植图鉴》),遍地黄(《湖南药物志》)。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为报舂花科植物过路黄全草带根全草。5月采收,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少许柔毛或近无毛,茎柔弱,匍匐地面,长20~60厘米;叶、萼、花冠均具点状及条纹状黑色腺体。叶对生;卵形或心形,长3~5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钝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全缘;有叶柄。花黄色,成对腋生,具花梗;萼片5,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幼嫩时稍有毛,成熟后无毛;花瓣5,长为萼片的2倍,裂片线状舌形,先,端尖;雄蕊5,3枚较长,2枚较短,长约为花冠的一半,花丝基部连合成筒;子房上位,花柱长,柱头头状,通常宿存。蒴果球形咸近于球形,有黑色短条状腺体。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喜生于山坡疏林湿地。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及陕西、甘肃、山西等地。主产四川;此外,江苏、广西、浙江、湖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根纤细,淡黄色;茎扭曲,暗红棕色,表面多细纵沟纹,径约1毫米,无毛;断面外圈深棕色,中心淡黄色;下部茎节处有须根。叶对生,多皱缩,卵形或心形,主脉1条,于下面突出,侧脉不显,上面棕绿色,下面较浅,性脆易碎。用水浸后,透光可见黑色短条纹。花果一般不见。气微香,味淡微酸。

化学成分①过路黄全草含酚性成分、甾醇、黄酮类、氨基酸、鞣质、挥发油及胆碱。

点腺过路黄全草中分离出氯化钾和混合糖类,初试尚有黄酮类、皂甙、甙、内酯类和有机酸等反应。

性味甘淡,平。

①《草木便方》:"淡。"

②《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谈,无毒。"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苦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反胃噎膈,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①王安卿《采药志》:"治反胃噎膈,水肿臌胀,黄白火丹,阴症伤寒。"

②《草木便方》:"除风毒。癫狗咬伤,捣酒服。疠风,丹毒,生服、(外)涂。"

③《四川中药志》:"清血热,清肺止咳,消水肿。治肾结石,胆结石,跌打损伤及疟疾。"

④《重庆草药》:"治痨伤咳嗽带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黄疸初起,又治脱力虚黄:神仙对坐草三叶,白荷包草、平地木茵陈各三钱。水煎分三服,早、中、晚下。(《百草镜》)

②治腹水肿胀:过路黄鲜草适量,捣烂敷脐部。(《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肾虚水肿:四川大金钱草、小茴香。炖猪蹄子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石淋:过路黄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胆石病:大金钱草、狗宝。研末,蒸猪肝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一切疝气:仙人对坐草、青木香。二味捣汁,冲酒服。(《刘羽仪经验方》)

⑦治疔疮:过路黄捣汁,兑淘米水或酒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跌打损伤:过路黄鲜全草,洗净,捣汁一小杯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⑨治骨折:四川大金钱草、二郎箭、见血飞,大血藤皮。研末,调麻油包患处。(《四川中药志》)

⑩治毒蛇咬:神仙对坐草捣汁饮,以渣敷伤口。(《祝穆试效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结石病

每日用过路黄全草2两至半斤煎服,对肝胆结石有-定效果。某些病例治疗后不仅临床症状消除,肝功能恢复正常,且X线亦见结石阴影消失。本品亦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同样有效。临床应用大都配成复方,以增强效果。

②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过路黄鲜品洗净,晾干后捣烂敷于患处,每天1~3次。观察13例,1~3天痊愈者8例,4~6天痊愈者5例。有2例在起病时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但乳房肿痛未见好转,反而坚硬不散,经用过路黄加适量蛇地钱,伏地堇共捣烂外敷3天而愈。

备注四川地区还有同属植物点腺过路黄,其全草或带根全草亦可作大金钱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鼠肾

    《中药大辞典》:鼠肾药材名称鼠肾拼音Shǔ Shèn别名鼠印(《岣嵝神书》)。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鼠"条。功能主治

  • 断线蕨

    药材名称断线蕨拼音Duàn Xiàn Jué英文名Shining Colysis别名石韦、一双剑、斩蛇剑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断线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

  • 阴香皮

    《中药大辞典》:阴香皮药材名称阴香皮拼音Yīn Xiānɡ Pí别名广东桂皮(《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树皮。原形态阴香《岭南采药录》),又名:坎香草、阴草

  • 刺天茄叶

    药材名称刺天茄叶拼音Cì Tiān Qié Y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叶。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止痉。治小儿惊厥。

  • 鹿齿

    《中药大辞典》:鹿齿药材名称鹿齿拼音Lù Ch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原形态形态详"鹿茸"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留血,鼠瘘,心

  • 鹰不泊薳

    药材名称鹰不泊薳拼音Yīnɡ Bù Bó Yuǎ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嫩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鹰不泊"条。化学成分叶含橙皮甙。功能主治①《本草

  • 无患子皮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皮药材名称无患子皮拼音Wú Huàn Zǐ Pí别名槵子肉皮(《濒湖集简方》),无患子荚(《本草汇言》)。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

  • 芸薹子

    药材名称芸薹子拼音Yún Tái Zǐ英文名Seeds of Bird Rape别名油菜子。出处出自《千金·食治》。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种子。

  • 杏香兔耳风

    药材名称杏香兔耳风别名一支香[浙江、福建]、兔耳风[广东]、兔耳一支香、朝天一支香、四叶一支香、扑地金钟来源为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以全草入药。

  • 辣薄荷

    药材名称辣薄荷拼音Là Bò He别名椒样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薄荷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piperit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芳香性草本。茎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