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素脉考

猜你喜欢

  • 产后痞满

    病证名。素有胃气虚弱,产后饮食不节,重伤脾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胃脘部痞满不舒。治宜健脾益气,消食行滞。方用导功散。

  • 泻热汤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前胡、茯苓、龙胆草、细辛、芒硝各三两,杏仁四两,玄参、大青叶各二两,苦竹叶(切)一升。为粗末,水煎,分三次,食后服。治脾热舌本强直,或体重不能行。②《外科全生集》卷四方。黄

  • 特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有头疽生于肺俞及肝俞。证治同发背。

  • 半含春

    见《本草纲目》。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 羌活冲和汤

    《伤寒全生集》卷二方。羌活、黄芩、防风、苍术、川芎、生地黄、细辛、白芷、甘草。水煎服。治感冒风寒,四时时疫,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有汗或无汗,脉浮紧者。若胸胁满闷,去生地黄,加枳壳、桔梗;呕恶或有

  • 血为气母

    阐明气血关系的一种理论。唐容川《血证论》指出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或依附的根据,血虚则气少,血竭则气脱,血瘀则气滞。治疗上,补气常结合养血,行气通经还须散瘀活血,就是这种理论的运用。

  • 郄穴

    经穴分类名。见《针灸甲乙经》。郄,是间隙的意思,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穴位称郄穴。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郄穴一个(见表),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

  • 远志膏

    《外科摘录》卷一方。远志肉二至三两。清酒煮烂,捣如泥,用油纸隔布扎敷患处。治痈疽肿毒初起。

  • 花龙骨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龙骨之处方名,详该条。

  • 面色黧黑

    黧,黑色。面色黧黑即指面部呈现黑色。多因饮邪久滞胸膈,或少阴气绝、血脉不流及肾虚水枯所致。《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黧,此血先死。”《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