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女贞叶

女贞叶

《中药大辞典》:女贞叶

药材名称女贞叶

拼音Nǚ Zhēn Yè

别名冬青叶(《海上方》),土金刚叶、爆竹叶(《贵州民间方药集》)。

出处《纲目》

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叶片,全年可采。

性味《纲目》:"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明目,消肿,止痛。治头目昏痛,风热赤跟,疮肿溃烂,烫伤,口腔炎。

①《纲目》:"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珩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汁含漱、熬膏涂或点眼。

复方①治赤眼:以新砖二片,冬青叶五斗,捣自然汁,浸砖数日,令透取出,掘地坑架砖于内,四下空,覆之日久,侯砖上粉霜起,取霜,入脑子少许,无亦得,点眼大妙。(《海上方》冬青方)

②治风热赤眼:雅州黄连二两,冬青叶四两。水浸三日夜,熬成膏,收点眼。(《简便单方》)

③治火烫伤:女贞叶、酸枣树皮金樱子树皮。麻油熬成膏,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④治口腔炎、牙周炎:女贞鲜叶捣汁含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烧伤和放射性损伤

女贞叶0.5斤入麻油1斤中煎,待叶枯后去叶,加黄蜡(冬天2.5两,夏天3两)熔化收膏。外敷损伤处,每日1次,治30例Ⅰ~Ⅲ°烧烫伤及放射性损伤,面积由1~20%不等,均取得治疗效果。本药之特点为创面愈合速度较快,Ⅱ烧烫伤8天左右可愈合,放射性损伤10天左右可愈合。且此药具有清热、消炎,止痛,生肌作用,在使用时不需特殊消毒。

②治疗急性菌痢

取新鲜女贞叶制成200%浓度煎液。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日3次,疗程1周。同时加用阿托品口服止痛。共治86例,结果3天治愈者34例,6天治愈者36例,9天治愈者2例,有2例服药2天好转,因中断治疗,1周内复发,经再服药6天治愈,其余12例服药2~3天后疗效不佳而改用他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贞叶

药材名称女贞叶

拼音Nǚ Zhēn Yè

别名冬青叶、土金刚叶、爆竹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达3cm;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裂片长2-2.5mm,反折;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长1-1.5mm;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女贞叶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对一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ylethyl alcohol),大波斯菊甙(cosmossin),木(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1],及丁香甙(syrin-gin)[2],熊果酸(ursolic acid)[3]。

药理作用用其鲜叶与干青蒿制成针剂,体外实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皆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平板法),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丁香甙、鞣酸和青蒿的结合物。肌注后能很好的吸收,无明显毒性(兔、人)。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散瘀;消肿止咳。主头目昏痛;风热赤眼;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含漱;熬膏涂或点眼。

各家论述1.《纲目》: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疡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2.《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叶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子药材名称花叶子别名斑叶兰来源兰科花叶子Paphiopedilum parishii (Reichb. f.) Pfit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鸡嗉子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嗉子果药材名称鸡嗉子果拼音Jī Sù Zǐ Guǒ别名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鸡嗉子、癞鸡嗉来源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tata Wall.

  • 杜鹃花叶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叶药材名称杜鹃花叶拼音Dù Juān Huā Yè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嫩叶。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

  • 羊不食

    药材名称羊不食拼音Yánɡ Bù Shí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Javan Meadowrue别名马尾连、马尾黄连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爪哇唐松草的

  • 披麻草根

    《中药大辞典》:披麻草根药材名称披麻草根拼音Pī Má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理藜芦的根。秋、冬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茎短而粗,有多层褐色棕皮状

  • 黄荆子

    《中药大辞典》:黄荆子药材名称黄荆子拼音Huánɡ Jīnɡ Zǐ别名布荆子(《本草求原》),黄金子(《浙江中药手册》)。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

  • 埋博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埋博树药材名称埋博树别名埋哥当牧[傣语]来源壳斗科埋博树Quercus kerrii Craib,以树皮、壳斗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涩肠止泻,解毒,截疟。主治

  • 野罂粟

    《中药大辞典》:野罂粟药材名称野罂粟拼音Yě Yīnɡ Sù别名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野罂

  • 三加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加皮药材名称三加皮来源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 lasiogyne Harms,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原形态落叶小乔木,常有刺。叶互生或簇生

  • 野漆树根

    《中药大辞典》:野漆树根药材名称野漆树根拼音Yě Qī Shù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漆树叶"条。性味《闽东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