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姚九鼎

姚九鼎

【介绍】:

姚浚条。

猜你喜欢

  • 樟扣

    见《广西中药志》。为樟树子之别名,详该条。

  • 小肠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 人参泻心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人参、干姜、白芍药各二钱,黄连、黄芩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

  • 宋霖

    【介绍】:宋代医生。撰有《丹毒备急方》,3卷,已佚。

  • 五色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由脾热引起身黄。若脾更移热于它脏,则于身面、眼目、或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面色黄,脉亦青;如脾移热于心,则其人身热而发赤黄,眼赤

  • 医史

    医家传记著作。10卷。明·李濂约纂于1513年。本书收辑春秋战国至明代68位医家传记。所据资料,系辑自史志、诸家文集。史志、文集不载之著名医家,则予补传。编辑严谨,所收医家,“皆方术醇正者”,而“绝无

  • 溃疡

    证名。出《周礼·天官》:“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中医习惯上把自溃或切开的疮面称为溃疡,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缺乏愈合倾向的损害。多属虚证。宜服调补气血、醒脾健胃之剂,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 癀走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走黄。见该条。

  • 暗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外科备要》:“未发之先,腋下忽然坚肿散漫无头,次肿阴囊,睾丸突兀,状如筋头,身发寒热,筋脉拘急,肿处焮痛。”不用针刺,宜汗解。见疔疮条。

  • 大风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