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备急千金要方》。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肾的别名。明·孙一奎《医旨绪余·难经正义》:“两肾即两腰子,皆裹于脂膜之中。”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黑豆、巨胜子各三合,诃子皮一两。为末,以水拌匀,置竹筒内,乱发塞口,置煻灰内煨取油,贮瓷器中。先以米泔皂角煎汤洗头,拭干涂患处,日二次。治小儿脑疳,头发连根作穗子,脱落不生,
脉象之一。脉来迟缓而呈不规则间歇。《脉经》:“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主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癥瘕。《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阴盛则结,脉徐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病名。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发夹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若有脓,在肌腹中……。”证治见外痈条。②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痿漏、曲疽、冷疽。即生于昆仑穴(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
见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即打胎。《坤道指南》载退妊方:五味子、三棱、莪术、归尾、葶苈各等分,人参少许,为末,水调服。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白术,详该条。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崩砂甘口风,自舌下、牙龈上下肿赤,口内作臖如汤热,牙龈渐甚烂者,亦能脱齿。”即崩砂疳口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