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导引

导引

一作道引。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推拿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古代养生方法,后为道家承袭。《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唐·成玄英注:“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南华真经注疏》)。晋·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意指通过调整呼吸,使脏腑经络之气和顺;通过肢体运动,使人体动作灵活柔和。《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唐·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宋《圣济总录》:“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一气之所通,气流则形和,气戾〔lì丽〕则病,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绘有四十余种导引姿态图象。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载有导引法二百六十余条。

猜你喜欢

  • 骨瘤

    病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

  • 吴门治验录

    医案著作。4卷。清·顾金寿撰于1822年。所辑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每案记载从发病至病愈的全过程。顾氏治法比较灵活,能随证而变;案末以问难形式,详析病因、病理和方治。

  • 耳前动脉

    手少阳经脉气所行之处。即颞浅动脉。位于耳前陷者中,以手按之,其动应指。耳前动脉处有和髎、耳门等穴。《灵枢·厥病》:“耳鸣,取耳前动脉。”《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 百解发汗散

    即消风百解散,见该条。

  • 小伤寒

    病名,一名冒寒,亦称四时感冒。外受风寒之轻者。《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小伤寒,一名冒寒,通称四时感冒。如冒风感寒之类,皆属此病。【因】四时偶感寒气,或因贪凉冒风。【证】肌肤紧缩,皮毛粟起,头痛怕风

  • 黄帝内经概论

    医经类著作。龙伯坚撰。此书分六篇探讨了《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骨胀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多骨疽溃破骨出不休者。详多骨疽条。

  • 劳复

    病名。指伤寒、温热病瘥后,余邪未清,过度劳累而病复发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复证治》:“伤寒新差后,不能将摄,因忧愁思虑

  • 新刻温隐居仙方前集

    书名。系《温隐居海上仙方》的一种传本。详该条。

  • 喉肿

    病证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起于脾经,食煎炒油炽等物,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以致毒气不能流行,聚结喉根,若不速治,毒闭即死。”即咽喉肿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