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卷。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名数百种(现有195种)“尽出新意,考立别名”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
《金匮要略》方。黄芪、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小紧。
①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灵枢
见鬼眼条。
《广西中草药》。为火秧竻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位置同女膝穴。参该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原发性不孕症。详不孕条。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冲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