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怔忡

怔忡

病名。①指心悸之重症,又名心忪、忪悸。《素问玄机原病式》:“心胸躁动,谓之怔忡。”《医碥》卷四:“悸即怔忡。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俗名心跳。”详虚损怔忡阴火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等条。②指心跳并有恐惧感。《赤水玄珠》卷六:“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不自安也。”又:“怔忡止于心不自安,悸则心既动而又恐恐然畏惧,如人将捕之。”参见心悸条。

猜你喜欢

  • 丁奚病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详见丁奚条。

  • 失明

    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详目盲条。

  • 拔脓消

    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 郭履道

    【介绍】:见郭坦条。

  • 定痛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胸中饱闷,脐腹疼痛,一时不能得药,用食盐一碗,锅内炒极热,布包之。向胸腹从上熨下。盖盐走血分,最能软坚,所以止痛。冷则又炒又熨,痛定乃止。男妇气痛,皆同此法。

  • 香樟树皮

    见《玉局方》。即樟树皮。详该条。

  • 五味论

    《灵枢经》篇名。本文专论五味偏嗜多食引起的病证,并据以论证“五味各有所走”的理论,故名。

  • 痘癞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

  • 金匮玉函经二注

    书名。22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名为“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在自序中宣扬“事不

  • 李岚溪

    【介绍】:见谢毓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