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则治标

急则治标

病有标本,治分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例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忽然喉头肿痛,水浆难下。这时阴虚发热是本,喉头肿痛是标;如果喉头肿痛严重,有窒息的危险,便成为主要矛盾,就要先治喉痛的标证,标病解除之后,再治疗阴虚发热的本病。又如《素问·标本病传论》:“小大不利治其标。”《类经》注:“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猜你喜欢

  • 耳出血水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 左颊右颊

    推拿穴位。《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面者》:“左颊右颊,在颧之旁。”

  • 肩骱落下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 闪跌血崩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登高跌坠,或闪挫受伤,损及冲任,恶血下流,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色鲜红或黑黯有块,腹部按之疼痛。治宜行血祛瘀。方用逐瘀止血汤,或用七厘散、益母膏等。

  • 壳槟榔

    见《药材学》。为枣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 莲花风

    病名。《喉科心法》:“又名舌菌风,生于大舌中间,初起红肿如豆,渐大如菌,腐烂无皮,若成莲花形、鸡冠形,口流臭津,或患上血出不止者不治。由心火挟风,或思虑伤脾,燔灼之毒,留踞而成。”参见舌疳条。

  • 江民莹

    【介绍】:见江瓘条。

  • 瘟疫红喉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此触天行瘟疫之气,致项肿咽痛,口内喉中皆现红色,痰涎秽浊,粘连不断,吐出热气,臭气喷人,甚有颈项头面俱肿,面目俱赤,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为虾蟆瘟,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乃湿

  • 陈元赟(yūūn 晕)

    【生卒】:1587~1671年【介绍】:明代人。名珣,字义都,一字士升。浙江余杭人。通诗文、书法、绘画等。二十七岁到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主管陶器,兼管医药,因而通晓医药、针灸、气功、养生、食疗等。1

  • 肺风痰喘

    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指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以致痰气阻塞于肺而致喘疾。”身热在表为肺风,气促不息为痰喘”。临床表现为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