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排钱草

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排钱草

药材名称排钱草

拼音Pái Qián Cǎo

别名龙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叠钱草、钱排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双排钱(《福建民间草药》),金钱豹、四季春(《泉州本草》),钱串草(江西《草药手册》),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牌钱树地上部分。夏、秋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牌钱树,又名:笠碗子树、尖叶阿婆钱、钱串木、钱排木、阿婆钱。

灌木,高0.6~1米。枝纤细,被柔毛。3出复叶,顶端小叶矩圆形,长6~12厘米,侧生小叶比顶生的小2倍,先端钝,或近尖,基部浑圆形,边缘稍作波浪形,革质,上面绿色,秃净或两面均被小柔毛;叶柄长6~8毫米。总状花序顶生及侧生,长8~30厘米或过之,由12~60个伞形花序或丛生花序组成,每一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长1~3厘米的圆形、叶状的苞片内;花柄长2~3毫米,与萼同被短柔毛;萼长约2毫米,裂齿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长约6毫米,旗瓣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矩圆形,秃净或被小柔毛,边缘具睫毛,通常有节2个。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山坡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种子含大黄素甲醚1-葡萄鼠李糖甙和半乳糖配甘露聚糖。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淡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利水,散瘀消肿。治感冒,风湿痹痛,水肿臌胀,喉风,牙痛,跌打肿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

②《岭南采药录》:"治月内锁喉病,牙痛,以之浸酒能去瘀生新,又能去湿消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2~4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关节炎:排钱草二至四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

③治腹水:排钱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④治锁喉风,牙痛:排钱草二两。水煎服。(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跌打损伤:排钱树干茎、叶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排钱草

药材名称排钱草

拼音Pái Qián Cǎo

英文名Beautiful Phyllodium Twig and Leaf

别名龙鳞草、午时合、金钱草、午时灵、叠钱草、钱排草、双排钱金钱豹、四季青、钱串草、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odium pulchellum(L.)Desv.[Desmodium pulchellum(L.)Benth.;Hedysarum pulchell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排钱树直立亚灌木,高0.5-1.5m。枝圆柱形,柔弱,被柔毛。为三出复叶,具柄;叶片革质,顶端小叶长圆形,长6-12cm,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约2倍,先端钝或近尖,基部近圆形,边缘略波状,上面绿色,无毛,或两面均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8-30cm,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每一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圆形的叶状苞片内,形成排成串的铜钱,故名“排钱草”;萼长约2mm,裂齿披针形,有柔毛;花冠蝶形,白色,长约 6mm,旗瓣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二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长圆形,无毛或有柔毛,边缘具睫毛,通常有2节,先端有喙,种子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株含蟾毒色胺(bufotenine),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N,N-dimethyltryptamine oxide),5-甲氧基-N-甲基色胺(5-methoxy-N-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methoxy-N,N-dimehyl-tryptamine),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methoxy-N,N-dimethyl-tryptamine oxide),禾草碱(gramine),3-甲基氧中基吲哚(3-dimethylaminomethyl-indole),1-甲基-1,2,3,4-四氧-β-咔巴啉(1-methyl-1,2,3,4-terahydro-β-carboline)。

种子含大黄素甲醚-1-葡萄糖基鼠李糖甙(physcion-1-glucosylrhamnoside),半乳糖配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

药理作用芦竹碱小剂量能升高麻醉猫的血压,但增大剂量(30-40mg/kg)则为降压,随后呈继发性升压;能降低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而不会回升;对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纟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导致麻痹;1:25000浓度引起离体子宫收缩。

性味味淡;苦;性平;小毒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水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60-12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感冒、发热: 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关节炎: 排钱草二至四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③治腹水: 排钱草二至三两。水煎服。④治锁喉风,牙痛: 排钱草二两。水煎服。(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⑤治跌打损伤:排钱树干茎、叶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

2.《岭南采药录》:治月内锁喉病,牙痛,以之浸酒能去瘀生新,又能去湿消滞。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苦草

    药材名称大苦草别名獐牙菜、黑节苦草、黑菊黄、走胆草、紫花青叶胆、蓑衣莲来源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双点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 (Sieb. et Zucc.) Hook. f. et T

  • 岗柃叶

    药材名称岗柃叶拼音Gǎnɡ Lí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groffzi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岗柃灌木或小乔木,高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牡丹三七

    药材名称牡丹三七拼音Mǔ Dān Sān Qī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华艾麻草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茎稍倾斜,高40~70厘米。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8~1

  • 地磨薯

    药材名称地磨薯拼音Dì Mó Shǔ别名野芝麻棵、小黑药、野芝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细齿山芝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采收和储藏:

  • 茶树根

    《中药大辞典》:茶树根药材名称茶树根拼音Chá Shù Gē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山茶科植物茶的根。化学成分新鲜根含水苏糖、棉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并含少量多酚化合物(

  • 马齿苋子

    《中药大辞典》:马齿苋子药材名称马齿苋子拼音Mǎ Chǐ Xiàn Zǐ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种子。功能主治《开宝本草》:"明目。"复方①治青盲白翳,

  • 炮掌果

    药材名称炮掌果拼音Pào Zhǎnɡ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的果实。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祛风解痉,解毒。复方①治小儿脐风:炮掌果五至八

  • 布荆

    药材名称布荆拼音Bù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晒干。

  • 美人蕉根

    《中药大辞典》:美人蕉根药材名称美人蕉根拼音Měi Rén Jiāo Gēn别名观音姜(《南宁市药物志》),小芭蕉头(《四川中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