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斑疹

斑疹

证名。指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斑和疹两种证候。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点大成片,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的称为斑,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做疹。斑疹的形色,总以松浮,稀疏,红活为邪浅病轻;紧束有根,稠密,色深(如紫、黑色)为邪毒深重。斑和疹虽系两证,然亦有斑疹齐见者。斑疹发出后,以神清者为佳。《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发出宜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之意。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胜邪,内陷为患,或胃津内涸之故。”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公余十六种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 不定穴

    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参见阿是穴条。

  • 刺榆子

    出后蜀《重广英公本草》。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基本医书集成

    中医丛书。陆士谔编。收有程国彭《医学心悟》、陈念祖《伤寒论浅注》、王叔和撰、陆士谔编《王叔和脉诀》、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周岩《本草思辨录》、王士雄《温热经纬》、尤怡《金匮要略心典》等7种。19

  • 仙传化毒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金银花、天花粉各一钱二分,甘草、防风、黄芩、白芍药、赤茯苓、贝母、连翘、白芷各一钱,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酒、水煎服。治痈疽,发背,乳痈,无名肿毒。

  • 散抟(tuán 团)

    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望诊遵经》:“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抟而后散者,病虽久而将解;先散而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

  • 李密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希邕。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精习经方,治病时擅长针药并用。撰有《药录》2卷,已佚。

  • 鹅巴掌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 假烟叶

    见《广州植物志》。即野烟叶,详该条。

  • 医林枕秘保赤存真

    见保赤存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