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普明子

普明子

【介绍】:

程国彭条。

猜你喜欢

  • 沈嘉言

    【介绍】:见沈应善条。

  • 温燥

    病名。指感受秋燥之邪而偏热者。与凉燥相对而言。《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初起多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即或有小量咯痰亦粘腻不爽,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

  • 伤寒杂病论

    医书。又名《伤寒卒病论》。16卷。东汉·张仲景撰。约撰于三世纪初。是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专著。本书曾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将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分为二书。北宋时校正医书局曾分别校订,计有《伤寒论》10卷、

  • 热迫大肠

    指急性、热性的腹泻病变。因热邪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症见腹痛,泻下如注,粪便黄臭,肛门灼热,尿黄短,舌苔黄干,脉滑数等。

  • 白石

    出《神农本草经》。为阳起石之别名,详该条。

  • 痰饮食不消

    病证名。痰饮内停而引起的食物不能消化。《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此由痰水结聚,在胸府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治

  • 肉蛾

    病名。见《普济方》卷三。即乳蛾。详该条。

  • 毖骨

    骨骼部位名。指肩胛骨上角部,又称伏骨。《针灸甲乙经》:“天窌,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

  • 小儿疳瘦穴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 泡花草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