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散

《宜明论方》卷六:桂苓甘露散

药方名称桂苓甘露散

别名桂苓白术散(《宜明论方》卷六)。

处方茯苓30克(去皮)甘草60克(炙)白术15克泽泻30克 官桂15克(去皮)石膏60克寒水石60克滑石120克猪苓1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清暑泄热,化气利水。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小儿吐泻惊风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汤调下,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3克。

摘录《宜明论方》卷六

儒门事亲》卷十二:桂苓甘露散

药方名称桂苓甘露散

处方官桂人参藿香各15克茯苓白术甘草葛根泽泻石膏寒水石各30克滑石60克木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益气和中。治伏暑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及水泻不止,疟疾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汤调下,生姜汤亦可。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宣明论》卷六:桂苓甘露散

药方名称桂苓甘露散

别名桂苓白术散、桂苓甘露饮

处方茯苓1两(去皮),甘草2两(炙),白术半两,泽泻1两,桂半两(去皮),石膏2两,寒水石2两,滑石4两,猪苓半两(1方不用猪苓)。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中暑,湿热内甚,头痛,口干烦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伤暑吐血;痢疾。

用法用量桂苓白术散(原书同卷)、桂苓甘露饮(《伤寒直格》卷下)。

摘录《宣明论》卷六

猜你喜欢

  • 化毒散

    《医学入门》卷八:化毒散药方名称化毒散处方生大黄30克穿山甲15克(虚者9克)僵蚕9克蜈蚣1条 归尾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每服6克,酒调,日二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治疹全书

  • 附子防风散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附子防风散药方名称附子防风散处方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柴胡45克(去苗)五味子30克干姜23克(炮裂,切)甘草23克(炙微赤,切)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桂心15克防风23

  • 磨光散

    药方名称磨光散处方沙苑蒺藜(形如羊肾,慢火略炒,杵去刺)防风羌活甘草(盐水炙)石决明(捣碎,研,水飞过)草决明蝉蜕(去足)蛇皮(剪碎,和麻油,新瓦炒)川芎各15克甘菊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去风消翳。治

  • 橘皮茯苓汤

    药方名称橘皮茯苓汤处方陈皮半两,白茯苓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下痢烦呕。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白汤点下。摘录《鸡峰》卷十四

  • 定喘丸

    《金匮翼》卷七:定喘丸药方名称定喘丸处方人参2钱半,南星2钱,半夏2钱,苦葶苈5钱。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虚人痰多咳嗽,胸满气逆,行坐无时,连年不已。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

  • 加味枳壳半夏汤

    药方名称加味枳壳半夏汤处方枳壳1钱,半夏1钱,桔梗1钱,茯苓1钱,苦葶苈(微炒)1钱,防己1钱,薄荷1钱,紫苏1钱,马兜铃1钱,桑白皮(炒)1钱,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上焦有热,咳嗽黄痰,痞满气喘。

  • 五虎二陈汤

    药方名称五虎二陈汤处方麻黄(去节)3克杏仁14粒(泡)石膏(煅过)3克橘皮3克半夏(姜制)3克茯苓(去皮)2.4克甘草2.4克人参2.4克木香2.1克沉香2.1克 细茶3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哮吼

  • 刻欢丹

    药方名称刻欢丹处方真关黄1分,元寸香1分,三梅片1分,闹羊花3分,真蟾酥1分5厘,猪牙皂3分,北细辛2分,灯草灰1钱,真金箔10张,真川芎1分。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一切咽喉急症,痰厥气闭

  • 沉香断红丸

    药方名称沉香断红丸处方沉香半两,当归(酒浸1宿,焙干)1两,川芎1两,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1两,阿胶(切碎,蛤粉炒成珠子)1两,续断1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多白少,

  • 中满分消丸

    药方名称中满分消丸处方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去黑皮)姜黄各3克茯苓(去皮)干姜砂仁6克泽泻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黄芩36克 炒黄连半夏(汤洗)炒枳实各15克 姜厚朴30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