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喉浅论》卷下方。天花粉、栀子、玄参、浙贝母、薄荷、黄芩、黄连、金银花、大黄、风化硝、***、连翘。加竹叶二十片,水煎,入蜜一匙和匀服(或加入中黄)。治疫喉腐烂,痧点红赤,神烦气促,口渴,脉数,灼热,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问诊,困难较多,不易准确。幼儿可问其家属。除一般问诊内容外,应了解小儿孕育期和父母兄弟情况,曾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预防接种情况,已否断乳等。
见《本草纲目》。即朴硝,详该条。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
病名。出《卫济宝书》卷上。①其症肿块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坚硬难移,状如岩石,故名。溃后血水淋漓,臭秽难闻,不易收敛,甚则危及生命。即恶性肿瘤。本病发无定处,多按生长部位或症状而命名,如乳岩(岩通癌)、
病证名。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参见痛经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科心法》:“烂喉沙风,生于关内,不分左右,满喉皆烂,兼发斑痧者是。由伤寒或温热之后,余毒未尽,脾经积热,上炎肺经而成。”治宜疏解余毒。方可选用银翘散、养阴清肺汤等加减。可参见烂喉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