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介绍】:见熊宗立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阴经别,见该条。
舌苔薄白而滑润的舌象。本舌比白微滑苔的苔上津液较多,似米汤敷于舌面,主外感寒湿,或体内素有寒痰宿饮(见《伤寒舌鉴》)。前者宜祛寒化湿,后者当温化痰饮。
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病证名。见《金匮翼》卷二。多因饮酒嗜辛,胃中蕴积湿热,下注大肠,灼伤阴络所致。《石室秘录·通治法》:“血之下也,必非无故。非湿热之相侵,即酒毒之深结。若不逐去其湿热、酒毒,而徒尚止涩之味,吾未见其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