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汪昂

汪昂

【生卒】:1615~?

【介绍】:

清代著名医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为邑诸生,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前后四十余年,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撰述较多,其中有:《医方集解》(1682年刊行),乃仿照宋代名医陈言所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明代吴鹤皋之《医方考》的大意,进而分病列方,并采各家论述及方剂而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1689年刊行),为参考各家之说,对《内经》(针灸除外)分类简注;《汤头歌诀》(1694年刊行),选录常用方剂300余,用七言歌诀编成,附有简释;《本草备要》,为采集诸家本草,简辑而成,将药、证、病因加以联系,并附图400余幅。汪氏于医学之理,主遵《内经》等古典医著,而能兼采诸家之长,其撰述较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多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流传较广,故对医学普及有一定贡献。他对明末传入我国的西医学的态度较为开明,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但对于形态方面的论述则较为确凿;他还记述有“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等说(见《本草备要》)。

猜你喜欢

  • 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

    书名。上海中医学会编。成书于1960年。系据专题讲座稿整理修改而成。全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着重阐明人体脏腑功能、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理论与临床运用。书分三篇。上篇为总论,概述脏腑的区别及其基本性能和功能;中

  • 疫喉

    病名。凡由于感受时行疫疠之邪而引起的喉科急性传染病者为疫喉,包括白喉和疫喉痧两证。前者多发于秋、冬二季,后者多在春、冬二季发生。本病多见于小儿,成人较少,病情较重,变化迅速,对健康威胁极大,故除积极给

  • 深师七气汤

    见《医方考》卷三。干姜、黄芩、桂心、半夏、甘草、橘皮、干地黄、芍药各二两,桔梗三两,枳实五枚,人参一两,吴茱萸五合。水煎服。治气噎膈者。

  •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药物图谱类著作。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组编。本书收录全国常用药用植物947种,包括1958年以来各地发现的部分新品种,按植物学分类的科属排列,每种除绘有原植物线条图外,并对其别名、产地、形态、药

  • 咽喉口齿科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 漏项

    病名。即项部瘰疬破溃难敛者。《疡医大全》卷十八:“瘰疬……缠绕项下,先肿作脓,穿破难干,故名漏项。”

  • 厥阴咳

    病名。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大陵。参见十咳条。

  • 增诊家指掌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条。

  • 鼻环

    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在鼻两旁环笑缝中。”即鼻翼向外隆突最高点与面相接之处。主治疔疮,酒齄鼻等。沿皮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 白苔黑根舌

    白苔而舌根黑苔的舌象,宜辨别寒热真假。《辨舌指南》:“若黑根无积腻,白苔薄滑,刮之即净,舌上多津,口不渴,或渴而不消水者,真寒假热也,宜十全辛温救补汤加减;若黑根粘腻粗涩,干厚刮之不净,燥苔无津,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