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消渴方

猜你喜欢

  • 耳目痹医

    古代对专门治疗耳、目、关节等疾病的医生的称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

  • 透关射甲

    诊指纹术语。指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甲端的现象,多属病势危重,但仍须结合四诊全面分析(见《四诊抉微》)。

  • 波丝草

    见《贵州草药》。为雪药之别名,详该条。

  • 五败症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

  • 山梅根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李熙和

    【介绍】:清代医家。字时育。江苏常州人。于1693年编纂成《医经允中》一书,包括医学理论、诊脉、用药等论述。

  • 马粟草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莼之别名,详该条。

  • 枕囟

    即后囟。见囟条。

  • 五音之一。肺音商,其音铿锵清肃,轻而促。

  • 咽津丹

    经验方。见《耳鼻咽喉科学》(武汉医学院)。雄黄、皂角、明矾、胆矾各等分。为末,枣泥为丸,每丸重0.12克,每服一丸,含化,日二次。功能化痰开窍,清热解毒,消肿祛痰。治慢性咽炎,咽部有异物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