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

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病证。症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寒热往来,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有如下记载:①“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本条兼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③“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④“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猜你喜欢

  • 一手脉

    一手有脉,一手无脉。正常人平素有此脉者,不作病脉。病中见之者,多为心脏血管疾患,或骨折、肿瘤等异物压迫所致。

  • 医略抄

    方书。1卷。日本丹波雅忠辑于1081年,丹波元简校订于1795年。此书选录《肘后方》、《范汪方》、《小品方》及苏恭、陶弘景、陈藏器等34家晋唐医方242首,分为52门。辑蒐颇广,间有《千金方》、《外台

  • 医医小草

    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者指出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所附《游艺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疏风泄热

    即解表清热。治疗外感风邪兼有里热的方法。风邪外袭,有头痛、鼻塞、咳嗽等症;里热有咽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等症。风与热合,脉现浮数。疏风用淡豆豉、荆芥、薄荷、菊花;泄热用银花、连翘、竹叶、苇茎。如桑菊饮

  • 皮水

    病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肾虚则水妄行,流溢于皮肤,故令身体面目悉肿,按之没指而无汗也。腹如故而不满,亦不渴,四支重而不恶风是也。脉浮者,名曰皮水也。”治宜通

  • 伤寒发微

    书名。曹家达注。刊于1933年。作者能密切结合个人临症运用《伤寒论》方的经验,融会仲景原文以阐述病理、分析经义,颇多可取,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但也杂有片面的观点。后人将此书与《金匮发微》合刊,于195

  • 仲景三部九候诊法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伤饮

    伤食之一。《证治百问》:“饮即茶、汤、酒、水之类,或脾虚不运而结滞,或暴渴多饮而停留,或豪兴狂饮而沉醉,或……以茶茗自供,往往至后面黄肌瘦,脾泄中满,烦渴肿胀。若遇利疾,危者不少,六脉濡微细滑,举按无

  • 新编中医学概要

    书名。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等单位组织编写。共分三篇。上篇基本理论,论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四诊、辨证等;中篇治法方药,介绍治疗原则,方药基本知识,常用治法和方药;下篇疾病防治,其重点内容为疾病的

  • 黄金石

    见《本草纲目》。为雄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