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獭爪丸

猜你喜欢

  • 协热下利

    病证名。见《卫生宝鉴·补遗》:“协热下利,脐下热,大便赤黄,或有肠垢者,治用仲景黄芩汤。”参见热泻、火泄条。

  • 喜中

    类中风病证之一。喜则气缓。因暴喜伤阳,心神涣散,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 邝贤贞

    【介绍】:明代医生。字文宁。临武(今属湖南)人。崇祯元年(1628)应贡选,授江西定南令,后迁知州。以母老乞归,性嗜古,博览群书,尤好岐黄,缮写《脉诀》、《难经》,为人诊病多效。

  • 伤寒喉闭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因伤寒遗毒不散,八、九日后,喉中肿闭,皆因热毒入于心脾二经之故。急服四七汤二、三剂。”参见喉闭条。

  • 昌狄·班丹措吉

    【介绍】:元代著名藏医学家。医药世家出身。精心研究祖传医学秘诀《甘露渠流》、《昌狄医经》。精通《八支药方》、《四部医典》和藏医民间经验。著有多种医著。医学造诣颇深。尤擅长于解剖及药物图谱的绘制。亲身倡

  • 梅片

    ①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冰片之处方名,详该条。②见《中药材手册》。为冰片之别名,详该条。

  • 消山虎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 湿痹

    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

  • 瘟疫论补注

    温疫著作。2卷。明吴有性著,清郑重光补注。刊于同治三年(1864年)。郑氏鉴于原书温、疫统称,名实相混习者难明,故为之补注。郑氏引据经论,分条剖析,详列篇目,补阐颇详。现有初刻本及其他多种刊本,建国后

  • 闭证

    中风或热病邪入营血内闭时出现的证候。以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或昏迷不省、身热肢厥为特征。《证治汇补》:“闭者,邪气闭塞于外,元气犹然在内,但与开关利气,则邪自散。”《冷庐医话》:“闭证口噤目张,两手握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