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
冬季应时的脉象。营,营垒,有团聚之义。冬季严寒,阳气潜藏,皮肤紧束,故脉象相应地下沉。《素问·玉机真藏论》:“冬脉如营,……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理虚元鉴》。即干咳嗽。详该条。
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头顶五处穴部位的疽。证治同透脑疽,详见该条。
即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见阳盛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周与权条。
病证名。即萎黄。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身黄而色不润泽,但两目并不发黄的病症。详萎黄、黄胖、脱力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