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痨瘵咳嗽

痨瘵咳嗽

病证名。指痨瘵病的咳嗽。见《不居集·痨瘵咳嗽》。《明医杂著·劳瘵》:“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寿世保元·劳瘵》:“夫阴虚火动,劳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盖肾水一虚,则相火旺动,相火上炎,则克肺金,肺受火邪所克,所以为咳,为嗽,为热、为痰,为喘息、为盗汗,为吐血,为衄血,为便血尿血,为四肢倦怠,为五心烦热,为咽干声哑,为耳鸣眼花,为遗精便浊,为虫胀肿满,为一应难状之症。治者宜滋肾水、养心血,扶元气,健脾胃,以培其本,降相火,清湿热,化痰涎,润肺金,以治其标。宜以清离滋坎汤、补中益气汤、河车地黄汤太平丸瑞莲丸宁嗽膏白雪膏之类,宜对症选用。”《世医得效方·痨瘵》以劫劳散治心肾俱虚劳嗽阿胶丸治劳嗽并嗽血唾血。亦可用痨嗽方。参见咳嗽、痨瘵条。

猜你喜欢

  • 八正神明论篇

    《素问》篇名。八正,即: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本篇一是论述四时八正,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它与人体气血虚实和针刺补泻的关系;二是论述望、闻、问、切,应结

  • 滚痢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 王世明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有《济世万全方》1卷,佚。

  • 补益摄血

    即补气止血。详该条。

  • 温疟

    病名。①疟疾之一。《素问·疟论》:“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后世论温疟,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因素有伏热,复感疟邪所致者。《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

  • 镏洪

    【介绍】: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盱眙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 吐涎沫

    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指口中涎多或呕出涎沫的症状,多属饮邪。治宜温化,可用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五苓散、吴茱萸汤等方。因脾虚不能约束津液者,宜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而脉迟细者,加肉桂、干姜

  • 倒罐草

    ①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野牡丹之别名。②见《成都中草药》。为朝天罐之别名。各详该条。

  • 鼽衄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指鼻流涕与鼻腔出血的病症。王冰注:“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详鼻流涕、鼻衄条。

  • 尽牙

    解剖名。《疡医大全》卷十六:“上左尽牙属胆,下左尽牙属肝,上右尽牙属肺,下右尽牙属大肠。”按尽牙即智齿,也就是第三磨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