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见六经标本条。
见《药性切用》。为柑皮之药材名,详该条。
①见《江西草药》。为万年青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射干之别名。③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蚕豆壳,详该条。
见飞阳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聚开障。详该条。
指寒之在气分者,多与素体脾胃阳虚有关。宜桂枝加附子汤,或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