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斑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丹溪心法·斑疹》:“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
古病名。亦称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肾发生的症候。《太平圣惠方·治肾脏中风诸方》:“夫肾气虚弱,风邪所侵,则踞而腰疼,不得俯仰,或则冷痹,或则偏枯,两耳虚鸣,语声浑浊,面多浮肿,骨节痠疼,志意沉昏,喜恐
见医学便览条。
【介绍】:参见何游条。
膀胱的邪气。《难经·十难》:“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条。
病证名。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食劳疸黄。由小儿赤脚或坐地,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进入体中引起。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以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证。治疗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
也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由胃气所生。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诊察舌苔,主